【消费百科】开封后的食品能放多久?不同食物各有“最佳期限”
发布时间:2019-10-10 11:46 信息来源:生命时报 点击数: 字号: T | T
为什么很多食物,保质期根本没有包装上写的那么长?食用油包装上的保质期写着18个月,用了不到一年就闻到了哈喇味;大米保质期写着12个月,开封后还没半年就发霉甚至长虫了;明明有3个月保质期的果汁,喝不完放2天就坏掉了……是存放方法不对,还是食品保质期限“虚高”?
食品保质期是指食品在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,一旦开封后,食品的贮存环境发生了改变,不再是原本用于评估保质期的密封体系,因此其保质期也不再是包装上原来的保质期,会相应缩短。
因影响食品品质的内部因素有微生物增殖、酶反应、物理变化、化学变化,外部因素有温度、湿度、氧气、光照等。食品开封后,其外部因素发生改变,从而影响到内部因素,往往就会加速食品的变质。
不同种类的食品,保质期、贮存条件、开封后的处理方法都不一样。
在购买食品时,除了关注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,大家也要看一下贮存条件,如请置于阴凉干燥处、-18℃以下保存等。食品
调味品类——不常用的放冰箱里;
米类——拆封后放进密封盒;
粉类——尽量购买小包装;
坚果类——放进密封罐;
饮料类——最好24小时内喝完。
附件下载
相关链接